查看原文
其他

黄怒波:在珠峰之巅阅读伊格尔顿

张中江 好书探 2024-01-29

对黄怒波的采访,是在他的一处办公地点完成的。记者到的时候,他正在和团队开会。紧凑的拍摄采访结束,他又转身走进会议室。高效利落,一点不浪费时间,透着企业家的雷厉风行。


不过成功的经商者只是黄怒波的一个侧面,作为登山家的他曾经完成七大洲高峰的攀登并徒步到达南北极点,其中数次登顶珠峰。


在文学界,骆英的诗名早就为人熟知。去年黄怒波又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《珠峰海螺》,一面世就引来众多好评,还获得了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1年度文学好书”。评委陈晓明认为,《珠峰海螺》以鲜明的亲历性和时代感引人入胜。该书将珠峰上的生死存亡和商海中企业面临的危急时刻对照描写,通过一个勇于挑战自我的民营企业家形象,描绘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,展现了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史,为一代人唱响英雄的悲歌。


这样一位身份多元、精力充沛的创作者,成长过程中有着怎样的阅读经历?借着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九届读品读友节采访的机会,黄怒波徐徐讲述了自己和书的缘分。


今天很多的成功者,都有过对知识极为渴望的青少年时期。黄怒波也不例外。十一二岁的他,就读到繁体字的《西游记》。“妈妈叫我干活,我不干活就读书。她追着我打,我干脆就跑到房上去读。”少年时期的黄怒波,到北大上学之前,几乎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世界名著。除了《金瓶梅》和《红与黑》,因为当时很难找到。停课不上学的那段时间,他和几个小伙伴跑到图书馆,还有一些旧书店去找书读。“现在回想起来,那真正是读书最如饥似渴的年代。读书构成了我青少年时期的一个主要的生活方式,也构成今天生活的财富。整个青少年时代,唯一让我觉得安全快乐的,就是读书。”


在阅读过程中,黄怒波早早就开始了诗歌创作,13岁就在《宁夏日报》发表了组诗,在泰戈尔、普希金的熏陶下,边看边学。后来看到更多理论,有意识地开始摸索不同风格的诗歌创作。现在又开始小说创作,这两种创作需要怎样的阅读积累?黄怒波认为,写作诗歌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,起码你得知道什么是现代派,什么是波德莱尔,不读书怎么能知道呢?不能完全靠天分。小说需要建构,需要构思,没有一定的理论储备,也不可能写出天才的小说。如果说过去,在无书可读的年代,凭一时的机灵、灵感或许可以,但出不了伟大的作品。伟大的作家一定是博览群书,有他理论建构的。读书是成为优秀作家的一个必经途径。


在前面提到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1年度文学好书活动上,作家刘震云称黄怒波为师兄。从年龄和北大入学年份上来说,黄怒波确实年长一些。两人求学期间,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。他们毕业之后的1980年代,中国当代文学开启了一扇丰富的大门,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。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,黄怒波认为,那时候读书是唯一的精神生活,电影电视没这么发达,所以书籍是人们充实心灵的重要途径。在那个时代读书有它特殊的历史价值。


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,今天的文学创作和阅读状况呈现了新的局面。黄怒波认为,现在的创作有繁荣的一面。因为40年来中国社会的进步太大了,丰富性太强了,给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现实主义的沃土。但同时应该看到,也有一些人创作的功利性太强,甚至“为获奖而创作”。“当写作变成升官发财的机会,就没有真正审美的能力了。”当下写作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,就是有些作者,没有能力处理文学和现代化的关系,只能不断地去写老题材。他认为今天的作家不要失掉文化自信,中国的诗歌传统其实非常丰富,全世界都没有这么丰厚。写作者要回到母语的怀抱,处理好跟中国社会现实的关系。


纸质书的命运也是一个经常被人谈起的话题,有人觉得随着电子阅读的兴盛,纸书最终将会走向消亡。也有人乐观一些,认为纸质书会变得更贵,更像奢侈品。黄怒波还保持着相对老派的文人习惯,不用网络通讯手段,更偏爱纸质书阅读。他喜欢纸书带来的信任感,并且坚信纸质书还有很长很长的生命周期。


创作和工作都非常繁忙的黄怒波,日常坚持着锻炼和阅读的习惯,“这是每天生活的必需品”。“要想让我疯掉的话,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让我读不了任何书。”爱书如斯的他,即便是攀登珠峰,身边也要带着书。在风雪交加的世界之巅,他会带哪些书呢?有泰戈尔、里尔克这样的诗集,还有相对难啃的理论书。在他写博士论文期间,伊格尔顿《理论之后》这样的著作,就被他带上过珠峰。薄薄的帐篷之外,是群山之巅的寒风,帐篷之内则是文学世界的各种研究和洞见。


近些年黄怒波和他旗下的团队,在很多领域做着新尝试。其中之一是他本人主编的丹曾文化的“人文·智识·进化丛书”。该丛书以教程体系撰写,主要面向的读者群体为需要将已有的人文知识进行通识化整合、智识化提升的读者,如中小学教师、都市白领、大学通识课堂教学、渴望获得终生教育的人群等。这套丛书知识体系完备,会让读者形成更加完整而健全的人格,更有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。按照计划这套书将进行数字化出版,再往下做就是全部元宇宙化。比如要做虚拟现实,讲到古典文学,讲到李白,会把李白做一个数字孪生的人物形象。


在黄怒波看来,元宇宙将会给传统图书带来革命性的改变。他以《人文地球》这本书举例说,比如书中提到火成岩,在元宇宙的世界里,作者张九辰就可以带领读者“现场”解说。读者也可以参与到虚拟现实的讨论。元宇宙可以说给新的读书模式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想象。



作家简介

黄怒波 笔名骆英,北京大学文学博士。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,曾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出版诗集、散文集13部,并被翻译成9种语言。作品被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出版,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。学术论文集《“盖娅”审美——当代中国诗学的审美现代性批判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,首部长篇小说《珠峰海螺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,学术专著《虚无与开花:中国当代诗歌现代性重构》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

来源:中国出版传媒商报

初审:江玉婷

复审:张中江

终审:张维特

◆ ◆ 往 期 精 选 ◆ ◆

第九届读友读品节启动,两大书单发布!

王小鲁:靠市场竞争提高效率,靠改善制度促进社会公平

排版|童 尚

好书探,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黄怒波:在珠峰之巅阅读伊格尔顿

张中江 好书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